五月的十二师一〇四团牧二场水草丰茂,风景如画。在这里,只要提起驳克乃·开肯,几乎每个人都能讲上一段与他有关的故事。
“有水草的地方,就有牧工的毡房。有毡房的地方,就留下过‘马背医生’驳克乃·开肯的足迹。”牧民们说。
今年67岁的驳克乃·开肯,退休前是一〇四团牧二场的一名医生。40多年来,驳克乃·开肯不分寒暑、不畏艰难,守护牧区牧工的身体健康。
1976年,驳克乃·开肯在一〇四团牧二场参加工作,由于工作认真负责,表现突出,3年后,他被推荐到牧区医务室工作。为了尽快掌握医疗知识,他一边工作,一边刻苦学习业务知识,不断充实自己。1984年,取得医师资格证后,他毅然选择背着药箱、骑着马行走在天山深处,成为一名守护牧工生命健康的“马背医生”。
驳克乃·开肯负责的牧区有140多个放牧点,200多户牧工居住在纵横300多公里的天山深处,每个放牧点至少相距数十公里。牧工没有手机、固定电话,遇到急病重病,无法及时通知医生,所以驳克乃·开肯一年大部分时间就在马背上和牧工的毡房里度过。
牧工每年都要随着季节变换转场,尤其到了夏季,还要翻越冰达坂。为了及时给牧工看病,每一次转场,驳克乃·开肯都要跟着牧工风餐露宿走上一个多月,饿了就咬一口馕,渴了就吃一口雪,累了就席地而卧。为了尽可能多带些药,每次巡诊,他都把马褡子上两个口袋装得满满的,而路上充饥的口粮却带得少之又少。
“路远,多装一片药,就有可能多挽救一个人的生命。”驳克乃·开肯说。
季节轮替,草木荣枯。治病救人、守护牧工健康是驳克乃·开肯不变的坚守。作为牧区医生,他几乎走遍了这里的每一个角落,用数十年坚守,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,得到了牧工们的信赖。
“在偏远的大山里,多亏驳克乃·开肯医生来得及时,救了我父亲。”牧工叶儿哈特回忆起父亲突发心脏病时的场景,仍心有余悸。此后,只要看到驳克乃·开肯在附近巡诊,叶儿哈特都会帮他喂马、检查马鞍。进门一碗热气腾腾的奶茶,送行时装在马背上的热馕,牧工们总是用最朴实的方式,表达对他的感激和尊敬。
每次巡诊,驳克乃·开肯都要走1个月的山路,在雨夜里迷过路、摔伤过脊椎、摔断过腿。近40年,他累坏了8匹马,骑马巡诊行程近13万公里,送医送药近10万人次,牧区所有孩子都是他接生的,先后挽救了十几名牧工的生命,他的敬业精神感动着牧工,被大家称为冰达坂上的“守护神”。
2008年,驳克乃·开肯被卫生部(现国家卫健委)授予“全国优秀乡村医生”荣誉称号,儿子切热伊扎提·驳克乃深受父亲影响,大学毕业后回到一〇四团成了一名医生。切热伊扎提·驳克乃与同为医务工作者的古丽那孜结为夫妇,一家两代三名医务人员接续守护牧工们的健康。
“父亲时常教导我:医者仁心,不求回报;所思所学,尽为人民。”切热伊扎提·驳克乃说,父亲的话坚定了自己当医生的决心。
退休后,只要有空,驳克乃·开肯就会回到牧区,看看曾经接生过的孩子们,帮助医生给新生儿做体检。
(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雪娇 实习记者 纪晓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