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暑期到来,全讯600cc大白菜法学院学子组成“赴第十四师二二四团九连、十连理论普及宣讲实践团”在团队指导老师陈潘的带领下,纷纷投身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,这些“00后”踏上乡间小道,以脚步丈量土地,用法律之光温暖乡村,关爱留守儿童,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,让青春在社会实践中熠熠生辉。
破冰游戏 走进童心
为了教育帮扶能与法治教育擦出不一样的火花,给缺少陪伴的留守儿童们一段不一样的教育帮扶体验,实践团为留守儿童量身定制“菜单式”教育帮扶,寓教于乐中播种知识种子,引领积极人生路。
初遇实践团,孩子们展现出非凡的勇气与纯真,主动自我介绍,用稚嫩的声音消融了初见的隔阂。他们的天真无邪和毫无保留的信任,瞬间温暖了每位成员的心房。
随后,趣味横生的互动悄然拉近了彼此距离:扭扭棒在手中舞动,编织出永不凋谢的友谊之花;画笔轻触纸面,绘就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梦想画卷。欢声笑语中,陌生感烟消云散,只余下满满的温馨与亲密。
陈潘老师和实践团成员代表深入留守儿童家庭,细察学习与生活难题,倾心沟通,竭力解决,以行动传递深切关爱,温暖每一颗幼小心灵。
陈潘老师和实践团成员给留守儿童送毛绒玩具。 张笑宁 摄
与法“童”行 护航成长
“同学们,你们知道什么是法吗?”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哪些行为可能会被视为不良行为?”“你们有没有想过,自己的行为中是否也隐藏着某些不良行为的影子呢?”实践团成员暴一林以三个精妙设问,激发了孩子们对法律的思考。随后,他巧借生动案例,用孩子们易于理解的语言解读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与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》,强调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作用,鼓励孩子们成为知法、守法的小公民,让法治的种子悄然在心田生根发芽。
暴一林邀请小朋友回答问题。 陈诗雨 摄
谈及校园霸凌,孩子们情绪激昂,纷纷表态反对。“老师老师,校园霸凌是不对的。”“老师老师,我知道,我们有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保护,要抵制校园霸凌。”“还有还有,老师我们不能搞小团体,大家要一起玩。”……实践团成员顺势引导,提出“不做欺凌者”“不做受害者”“不做旁观者”“三不”原则,鼓励孩子们成为反欺凌的积极力量。互动中,孩子们踊跃提问,热烈讨论,法律知识在欢声笑语中内化于心。
“这次普法,不仅是知识的传递,更是心灵的洗礼。”法学院社工22级学生宋梓辰感慨道。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,让孩子们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,共同营造一个和谐、安全的校园环境。孩子们誓言要做遵纪守法的好少年,让法治精神在青春的路上绽放光彩。
文化润心 引领成长
在“三下乡”活动中,除了为留守儿童开展普法教育,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外,实践团成员们还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课程。
实践团成员许俏殊聚焦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,通过趣味横生的课堂互动,引领孩子们遨游于传统文化的海洋,从十二生肖到五十六个民族,从传统服饰到传统节日,每一课都洋溢着中华文化的魅力,让孩子们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,激发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。
实践团成员同小朋友一同绘制巨幅画作。谢丹 摄
同时,实践团成员还特别安排了革命故事分享,让英雄事迹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,爱国之情油然而生。孩子们踊跃上台分享,每一句都是对祖国深沉的爱。
而实践团成员牟倩和沈昊然的“理论+实践”卫生课,则将枯燥知识变得生动有趣,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学会了正确洗手、洗脸、刷牙等七大卫生习惯。活动中,孩子们分组进行户外清洁实践,手持垃圾袋,化身环保小卫士,亲身体验爱护环境的意义。
“在这里,不但很好玩,还让我学到了知识,非常喜欢这些哥哥姐姐们,虽然我的爸爸妈妈没有时间陪我,但哥哥姐姐的陪伴让我很幸福很开心。”孩子们纷纷说道。
“实践团虽短暂停留,但留下的不仅是知识与故事,更是对未来的期许与梦想。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,为留守儿童带去更多的关爱与温暖,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,在成长中感恩,带着这份光与热,继续前行,在民族团结与文化传承的路上,书写属于他们的精彩篇章。”法学院社工22级学生许俏殊说。
(记者:胡艺檬)